欢迎访问“国际科技时报”,本网以独特视角呈现科技行业的大事小事,内容包括互联网、IT业界、通信、趋势、科技新闻等,全面快速第一时间发布科技最新资讯动态。

主页 > 新闻 >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来源:国际科技时报作者:何鸿宝更新时间:2021-01-26 07:58:01阅读:

本篇文章2027字,读完约5分钟

从高性能混凝土到绿色建筑,到徐强的名字,始终与这些建筑领域最受欢迎的行业联系在一起。 作为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总工程师,31年来,他是业界明星人物,在很多国家级的大项目上做了记号。

有些人羡慕徐强的每一步都是一点一点地踩着的。 但是,更客观地说,走的每一步都有机会,但越来越多的是徐强本人勇敢地承担和开拓的品格和专心致志地深入研究的毅力。

科学研究院一般知识分子多,环境宽松。 要成功,必须对自己有要求。 31年来,对自己,对自己有的年轻人,徐强总是这个要求。

从废物利用到性能提高

徐强可能不太能想象,他是国内有名的绿色建筑专家,职业生涯的最初是从隐形粉煤灰开始的。

粉煤灰是煤燃烧后烟气中回收的细灰,曾经是煤火力发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 曾经说过,因为现在的粉煤灰已经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原料之一。 这一切离徐强和他的同行少不了几十年的努力。

回到1980年代,徐强还是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青年工程师。 当时上海每年产生近1亿吨粉煤灰,粉煤灰的废物利用是一个新鲜的课题。 徐强的专业是材料学,邀请他进来,建科院看中他在材料学上扎实的专业背景,在粉煤灰问题上,可能在做什么。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勤奋、踏实、专家、徐强很快就成了课题组的骨干,但他的志向不仅如此。 另外在另一个实验中,徐强和同事们发现粉煤灰对建筑材料有意义,不仅可以利用废弃物,还可以以特定比例混合水泥和粉煤灰,从而使混凝土的性能倍增。 混凝土是水泥,在微观层面上,有洞。 因为这不牢固。 多年后,徐强坐在医院领导的办公室里,谈论当年的发现,依然掩饰不住兴奋。 原来粉煤灰固化慢是缺点,与水泥结合后,尚未固化的粉煤灰正好可以进入水泥间隙。 长时间固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大幅度提高。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之后,徐强和同事们纷纷向新型混凝土中添加矿渣等6种材料,高性能混凝土逐渐成为市建科学院的招牌。 上海的粉煤灰利用率从50%60%上升到95%以上。

十年准备,铸造百年大桥

世纪之交,洋山港地区迅速发展的重大工程东海大桥启动了。 造桥本不是建科院的特长,但东海大桥不同。 那是我国多年来第一座大范围的海水桥。 与淡水桥相比,海水桥有最大的难关:海水腐蚀。 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可能在海水中腐烂了10多年。 东海大桥的目标是百年工程,我该怎么办?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大桥建设方面考虑了建科院,考虑了徐强。 有在海水里制作一百年不烂材料的方法吗? 徐强独有的道路:钢筋泡沫一定会腐烂,但我们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防止海水进入100年中的钢筋。 你怎么保证? 徐强做好了准备: 10多年前高性能混凝土研制成功之初,他考虑了将来在海水中应用的可能性,所以团队尽快与青岛方面合作,把钢筋混凝土带到了实验中。 青岛的钢筋已经泡了十年多了,没问题,我很自信。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于是徐强成为东海大桥混凝土技术首席咨询专家。 但是,实际的工地与实验项目不同,巨大的部件只能在基地附近找到荒岛,临时建设预制工厂。 徐强每两三天去洋山港,坐船去岛上,注意、检查、指导,然后在现场设置了检查站。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两年后,将高性能混凝土用于海水桥用预制构件的技术成熟了。 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及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东海大桥的四大核心技术之一。 此后,杭州湾大桥、嘉绍大桥、青岛湾大桥等高标准海水桥使用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徐强还参加了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绿色建筑,开拓的步伐不可阻挡

担任管理职务后,徐强逐渐把自己定位为科研资源的整合者。 从粉煤灰到高性能混凝土,再到东海大桥,沿着资源利用、环保节能的主线,徐强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经过多年的思考,他把眼球聚焦在绿色建筑上。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建筑学科的热门。 但是,徐强在2003年第一次参与绿色建筑时,在国内进行绿色建筑研究的寥寥无几。 那一年,徐强和团队承担了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整合。

徐强的目标是肯定的:绿色建筑的根本目的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 这是因为在绿色建筑的研究应用中,必须结合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平、地区气候特征、当地资源条件和建筑人文背景,适合地产性。

建立具有中国和上海特色的生态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不是空话。 上海夏天炎热冬天冷,高温高湿,居民喜欢通风,空调停了,有很多特点,世界上没有可供参考的模板。 徐强带领团队监视近100户居民的实际使用能源模型,调查数万户居民的功耗状况,收集多年来气候变化的大量数据,结合现有技术和实际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分解。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从无到有,适应上海地区气候的建筑节能技术路线终于诞生了。 新型墙面保温技术、屋顶节能改造、玻璃幕墙改造体系&hellip … 建筑研究不能停留在实验室里。 徐强说,他与设计院、开发商、施工单位、供应商共同,逐一发挥各方面特点,贯穿产业链环节,从位于荆庄的建科院第一栋生态楼开始,上海绿色建筑更多。

【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在徐强团队的努力下,上海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室建筑节能监督管理系统也相继出台,上海的绿色建筑实践居全国前列。

标题:【科技】“粉煤灰”里走出绿色建筑专家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news/20138.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

国际科技时报简介

国际科技时报是一家拥有全球视野的前沿科技媒体,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门户网站,旨在构建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高新技术资讯与资源交流大平台,国际科技时报涵盖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VR、安防、锂电、新能源汽车、汽车科技、仪器仪表、传感器、3D打印、工控、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科技、节能环保、智能电网、风电等高科技领域,每个行业网站均独立运营,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高科技行业资讯内容的主要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