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微博ID是肉身的延伸
本篇文章1908字,读完约5分钟
数字商业时代:发送第一次微博的时候,在三亚吧?
封新城:没错。 你是早知道我出现在微博上的人。 其实发微博对我也很突然。 我没有上网,所以我没有玩包括论坛。 现在被微博变成了读者。
数字商业时代:你是怎么想起使用微博的?
封新城:当时新浪微博( t.sina )的负责人一直推荐我,但我没有答应,没兴趣。 那天(在三亚)是神经。 突然想起他们发来的邀请函,想看看微博有什么效果。 有东西和你有缘就是这样。 我觉得一试就会发现微博的不同,能实时交流,出现了新的东西。 微博是实名的,所以我直接把现实风格带到网上,微博要求的发言很短,但适合我这样的人的表现,我过去写诗,语言风格都是这样简洁。 而且微博的转发注释功能可以展示别人的东西。
数字商业时代:当时吵闹的一位新闻记者跨省被捕,是你转发了别人的微博吗?
新城:是的。 洪晃先转,然后潘石岩转,接着我转,总是看到我转,他也跟着。 有媒体素养的人,很快就抓住了什么是有价值的,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完善了传输团队后,这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意见领袖团队,这与其他传达不同,事物的态度在短时间内向一个方向出现。
数字商业时代:关注意见领袖带领着越来越多的人。
封新城:微博的传递速度非常快。 工具是表象,在采用微博工具时,直接改变媒体的生态,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 以前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可能是刷牙,洗脸,现在做微博的人大多数都是先打开手机,看别人发的微博,包括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一定是在看微博。
数字商业时代:微博影响着你的生意吗?
封新城:微博对我来说是办公室平台的无限延伸。 我每天一打开它,就会呆在办公室里,看看今天有什么信息。 微博也是我社会交流圈的目录,我熟悉的这些人在想什么,看什么,我都知道。 以前做杂志仅限于同事之间的讨论,新闻有限,必须僵化,但如果有微博,萌芽的想法可以表现为网民的信息,有时信息表现会直接改变最初的想法。
数字商业时代:我记得《新闻周刊》的封面和设计在微博上征求了意见。
封新城:微博为以前流传的媒体提供了自媒体工具。 以“新闻周刊”为例,杂志和微博是“”和“@”的关系。 这也是企业品牌形态的扩展。 @新闻周刊不是独立的存在,相反加深了这个企业品牌的母体,很有价值。 以前有一个“新闻周刊”的老网友。 他们曾经觉得“新闻周刊”的阅读很累或者不太常见,他们也是微博的招聘者,发现@新闻周刊很有趣,开始关注阅读。 出生于1985年的网友说以前从没看过《新闻周刊》,有一本@新闻周刊带他来的。 采用微博后,我们的销售额明显增加了。 另外,广告业者集团、媒体购买者也关注我们的微博,广告也因此增加了。 但是我们的微博还没有考虑经营。 因为它本身没有价格。
数字商业时代:这是无心插柳。 开微博多久了? 专业团队从“新闻周刊”这边开始操作了吗? @新闻周刊?
封新城:我9月召开的微博,@新闻周刊于11月9日注册。 最初媒体的官方微博采取标题、链接的形式,但我们没有这样做。 “新闻周刊”队的成员自己玩,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小组。 有时尚、娱乐、人文和信息,他们的粉丝迅速增加。 @新闻周刊的粉丝数578529。
数字商业时代:微博改变了以前传下来的传达方法吗?
封新城:没错。 微博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新闻传播方法的转变。 过去的信息是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发布的,如果有微博,每个人的身体可能都是新闻发布源。 另外,新闻发布是多点(过去是单点)。 现在你在短时间内根据很多信息源继续修理信息。 毕竟,消息来源可能不是那么真实。 我有评论。 有意见的模式。 有诱惑。 也有争论。 这个工具的特点是实际上你在一个平台上与意见最多的信息点进行交流。 这是过去没有的。
数字商业时代:前几天蔡康永说微博成书事件没有人告诉过他,问《新闻周刊》和你版权的关联,后来怎么处理?
封新城:版权问题,我进退两难。 新浪委托我的时候,关于版权已经授权给我了。 但是新浪微博的注册条例写得很清楚。 通过你采用微博,你的微博版权将无条件免费被新浪永久采用。
数字商业时代:但是注册微博时很少有人详细阅读注册条例。
新城:所以没办法。 我想用微博得到很多粉丝和传达力,必须遵守这个条件吗? 无条件,永久,免费出版,这都写得很清楚。 最后蔡康永删除了自己的微博。 也
蚊子
但是越来越多的狮子通过狮子狮子狮子狮子狮子狮子狮子狮子狮子狮子狮子狮子狮子
二
桃子"
或
旧微博作为新的新闻发布平台吸引客户就足够了。
系列副本:
“微生物”的入侵:小爆炸力
数字商业时代:从微动力到威力
网络催生志愿者联盟
潜伏的商业价值
新浪微博的力量不小
微公益:从一粒大米开始
小额贷款是刮风的
标题:技术:《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微博ID是肉身的延伸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news/6555.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技术:微公益:始于一粒米
下一篇:技术:正谷的“有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