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际科技时报”,本网以独特视角呈现科技行业的大事小事,内容包括互联网、IT业界、通信、趋势、科技新闻等,全面快速第一时间发布科技最新资讯动态。

主页 > 新闻 > 【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1-01-24 17:12:02阅读:

本篇文章1380字,读完约3分钟

【每日科技网】

图:地震局监测中心从业人员正在拆析数据。 傅国林 摄

上海远离大的活动断层、缺乏发生强震的条件,历史上也从未有大地震记载。在这样一座城市做地震研究,面临什么困境与动力,又有什么进展与发现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9周年纪念日,当日,上海市地震局举行了首次媒体开放日活动,记者有机会探访这个有些神秘的部门及其下属机构。

【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在佘山南麓,一栋隐藏在山林中的小楼,留存着中国地震研究的文脉。面对记者,这里的负责人佘山地震基准台台长寿海涛有些自豪:从1874年起,中国第一个地球物理观测台站就发源于上海,最初选址徐家汇,后辗转搬迁至此。

【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上海之所以成为国内地震研究的发源地,是因为开埠早清末,在中国开启地球物理观测的是法国人。140多年来,除了抗战年月,上海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都被完善记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联科研的基础。迄今,佘山台的观测人员仍会风雨无阻地定期上山,采集地磁数据。特别是轨交9号线通车以来,为规避它对仪器造成的干扰,每周观测的那两天,观测人员必需等到子夜零点,几公里外的列车完全停驶后才能出发。

【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有着这样一份传承与责任,决策了上海的地震研究即使面临不利条件,也必需努力从业。市地震预测拆析中心研究员尹京苑告诉记者,上海拥有国内最平静的地下历史记载里,本地只在1624年出现过唯一一次破坏性地震,震级为4.8级;最近40多年,3级以上地震都似乎有意绕开。

【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没有地震是市民之幸,却给研究带来挑战。尹京苑坦言,地震是一门观测的科学,震波就是透视地球的x光。在少震的上海研究地震,某一种意义上就像是在望不到星星的地方搞天文。为此,必需在其他维度上形成特色。

尹京苑说,上海地表有很厚的软土覆盖,而软土层会放大地震的破坏效应;并且,上海拥有密集的高楼,特别是拥有多栋超高层建筑,因为此,可以因地制宜,开展高水平的地震观测研究。目前,在崇明和浦东,上海率先建成了两座超过400米的深井地震观测站,串通整个软土覆盖层,能并且采集十多种数据,是国内首批自主知识产权深井站。而在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从低区到高区,每隔几层就布置了地震传感器,持续搜集摩天大楼对地震波的响应数据。

【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此外,充沛的人才资源、国际化的视野也让上海能追随国际热点,用新的科学做法研究地震。例如专家们正试图揭示地温和地形微弱变化与地震的相关,再比如,借助超高分辨率卫星拍下的城市遥感图像,拆析一大片地区的建筑灾害损失情况。

【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尽管地震预测仍需要越来越多大数据来提高准确度,但在震情快速反应和监测能力方面,上海已形成了一定水平。市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韦晓说,目前上海能监测的最小地震为0.5级,其释放能量仅相当于一颗手榴弹;一旦发生地震,地震部门2分钟内就能发出计算机速报,12分钟给出人工复合的速报结果,准确提供震中位置、震级、时间等新闻。随后,借助一个震情判断模型,计算机能迅速预测出它对全市的影响,并告诉决定者哪里最需要投入救援力量。

【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上海已经探测到当地两个地质断层的大场周浦断裂和太仓奉贤断裂,相关成果将在年内正式出版,为进一步提高当地地震防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韦晓强调,过去几万年,这些断层几乎都在睡觉,市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实际上,在这片平静的土地上进行地震研究,越来越多的价值是依托科技人才的特点,为全国防震减灾事业提供研究示范和参考。 (首席记者张懿)

标题:【科技】上海地震观测有140多年历史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news/19179.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

国际科技时报简介

国际科技时报是一家拥有全球视野的前沿科技媒体,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门户网站,旨在构建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高新技术资讯与资源交流大平台,国际科技时报涵盖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VR、安防、锂电、新能源汽车、汽车科技、仪器仪表、传感器、3D打印、工控、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科技、节能环保、智能电网、风电等高科技领域,每个行业网站均独立运营,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高科技行业资讯内容的主要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