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欧知识产权合作30年硕果累累
本篇文章1488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欧洲专利局9日在法国里昂在世界专利体系的迅速发展下举办了机会主题研讨会,回顾了30年来中国和欧洲在知识产权行业密切合作取得的丰富成果,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欧专利制度的合作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欧洲专利局于1985年正式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双方于2007年6月签署的战术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将这种合作从技术支持逐步推进到战术合作的新高度。
中国专利事业创立之初,欧洲专利局同事们的无私援助,启动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在高水平上扬帆而起。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致辞中说。 他说,30年来,中欧在知识产权行业开展了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涉及法律和政策制定、人员培训、专利审查、自动化技术、文献新闻等多方面。
专利数据共享和管理行业的共同开发是双方战术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方参与了欧洲专利局创建的专利检索系统epoque的引进和建设,然后在欧洲方面和多语言专利文献对译系统和共同专利分类( cpc )系统方面进行合作,为双方专利申请人创造了更简化、精确、高效的申请环境。
年,中欧开始共同开发被称为世界文书卷的专利申请查询系统,目的是比较一项专利向多个专利局提交申请的情况,使系统的顾客能够查询该专利申请在全世界专利局的受理情况。
欧洲专利局局长伯努利·巴蒂斯特指出,中国建立了现代化、高效的专利体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知识产权局每年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也上升到世界第一,奠定了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体系的完善和中欧专利申请制度的不断接近,中欧发明家、创新公司的双向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加。 从2005年到2005年,欧洲专利局每年受理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增加了10倍。 年,该局受理的27万件专利申请中,中国的申请量占总量的9%,名列第四。 同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申请的数量达到92.8万项,其中约12.7万项来自外籍申请人。 在这些外国申请项目中,欧洲专利局的38个国家整体约占28%,居第二位。
巴蒂斯特说,欧洲专利局受理的中国专利申请最集中在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和电信三个行业,在该局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前十家公司中有两家中国公司是华为和中兴,这是中国经济的活力和中国现在的数字
他从申请一项专利到被批准平均需要三四年。 因为在这几年里,中国在欧洲专利局批准的专利数量将大幅增加。
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前中国专利局局长高卢麟介绍了中国知识产权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改革迅速发展,中国在保护和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特色。 他认为,与欧美超过200年的知识产权历史相比,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该继续以提高执法力、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提高专利质量,增强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中国欧盟商会和法国米其林企业等欧洲企业的代表分享了在中国投资合作和参加的经验。 一家法国体育生物医药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开发的创新产品刚获得法国发行的专利,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制度方面的巨大进步,使该公司消除了担忧,提高了未来中国市场开发的信心。
关于中国·欧洲双方今后的合作方向,巴蒂斯特对记者表示,随着在欧洲和中国提交专利申请的情况增多,中国·欧洲双方的专利审查人员将来接受同样的职业训练,采用同样的操作工具,加强事业的互补性,申请 另外,欧中双方继续致力于在世界知识产权局框架下推进知识产权多边合作。
展望未来,申长雨表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欧洲专利局一道,进一步深化战术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推进世界专利制度的改革创新和进步,适应时代快速发展需要,更有效地保护和激励创新
标题:【科技】中欧知识产权合作30年硕果累累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news/18063.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