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四台发动机“上海造”
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着陆了! 回家! 在无数目击证词下,神舟11号返回舱搭载的逆推发动机在接近地面时正确点火,保证了宇航员景海鹏、陈冬搭载的返回舱的安全着陆。
18日下午,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报告厅,员工们集体看电视,看到宇航员景海鹏、陈冬安全着陆、开船的瞬间,大家欢呼起来。 这时,更多的人松了一口气。 他们是上海宇宙着陆反推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小组,用20多年不为人知的支付,只为神舟宇宙飞船和宇航员安全回家。
上海宇宙开发的着陆逆推发动机不大,但作为神舟宇宙飞船返回的最后一环,关系到宇宙飞船能否顺利着陆,宇航员能否安全离开船外,任务能否顺利成功具有破例的作用。
上海航天着陆反推发动机开发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返回船上搭载的反推发动机共计4台,安装在宇航员的椅子下面,是固体火箭发动机。 在通常的返回状态下,返回室从地面落下到约1米的高度时,四个逆推发动机必须在20毫秒以内点火,其中任意两台发动机之间的点火偏差在10毫秒以下。
一米,二十毫秒,十毫秒,这样准确的数据背后有上海宇航员的困难和曲折。
人命关天,如何精确这四台发动机的推力,密切合作? 研究小组毫不疏忽,总是保持着从零开始踩薄冰的心情。
据反推发动机研究开发小组负责人介绍,针对载人航天可靠性高的要求,研究开发小组专门进行了发动机极限状态的偏移试验评价。 每批交货的产品只有几台,作为返回船舱的重要产品,仅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期,就进行了百发的实验验证。 最终,这四个小助手并没有让他们失望。 他们在预定时间内正确、同步地点火,在能量转换中,高速气体产生的巨大推力比较有效地抑制了返回船的下落势头,降低了下落速度,保证了返回船的稳定和轻型着陆。
作为最后一台在神舟宇宙飞船上工作的发动机,可以说对安全性能的要求极高。 上海航天开发团队也聚焦于安全问题,尽量减少发动机工作中对宇航员健康的影响。
例如,一般发动机的外表面是用喷涂的方法进行防锈解决的,但如果发动机作业中壳体温度上升,涂层就会产生有害气体,危害宇航员的健康。 因此,研究开发小组通过多次难关、多个方案的比较,最终使用达克涂层,保证可靠的防锈功能,将有害气体的产生降到最低。
自1993年展开论证以来,现在神舟11号恢复顺利,上海宇宙逆推发动机的研发团队经过了20多年,也经历了老中青三代的交替。
20余年前开展反推发动机开发的陈祖培、汪闻天,现在白发苍苍。 回顾过去,那一年开着哪盏灯过夜,加班编辑设计图重新审视的日子,是老人们回忆中最好的时光。 如果最后一环有问题,前面的所有付款都是打水的。 这是一个循环相连,不可逆的过程,我们再谨慎也不为过。 陈祖培这样评价了自己当时的工作。 (记者刘锟)
标题:【科技】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四台发动机“上海造”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news/13705.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