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O问界十万辆下线,赛力斯华为携手再破行业记录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的大趋势,各国自主品牌也纷纷加入这场竞争。中国自主品牌对于市场变化反应依旧敏锐迅速。他们正在积极研发更多种类、更高质量的电动汽车,并将其推向消费者手中。
我们正看到,许多创意十足且功能强大的新能源汽车问世。它们无论是从外观设计还是性能表现上都会有所突破与提升。在日益增长并快速进步着的新能源领域里,由赛力斯汽车和华为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正以惊人姿态崭露头角!仅用15个月就达成了10万辆AITO问界车型下线的目标,成为最快完成十万辆下线的新能源品牌。
在AITO问界第10万辆下线仪式上,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自豪地说:“AITO问界车型从第一辆下线起,仅15个月,就实现了第10万辆的下线,再次创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纪录。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开行业先河,可谓前无古人,双方本着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初心,高度互信,坦诚相待,探索创新,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不仅是赛力斯模式的胜利,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范本。”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各个层面展开深入合作
华为是赛力斯汽车产业链的软件产品重要集成商,双方在联合设计,联合营销服务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核心技术、产品及渠道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创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头部品牌。短短15个月就实现10万辆下线,说明双方共同打造的AITO问界系列车型深受市场和用户欢迎,合作成效显著,未来更值得期待。
张兴海说到:今天我们站在了AITO问界10万辆的全新起点,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基于瞬息万变的行业形势,我们双方将在两年来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总结宝贵经验,优化合作关系,推动AITO问界尽快实现从1到N的跃迁,携手将双方的合作推向全新的高度。
走好“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之路
张兴海表示:回顾赛力斯与华为的跨界业务合作,我们双方可谓是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下,顺势而为的双向奔赴。与伟大的企业合作,才能做成伟大的事情。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拥抱变化的、守定不变的”是面对不确定时的态度,而赛力斯最重要的“锚”是“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走好“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之路。
在张兴海看来,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是基于用户,要通过技术来实现和满足用户的体验。场景定义功能,利用软件定义场景,来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而软件背后的支撑是数据,数据需要在研、产、供、销、服中产生,覆盖了从产品论证、定义,到用户服务的全过程,只有擅长软件与硬件的公司跨界合作,彼此发挥长板效应,才能打造出真正全面满足用户需求的智能汽车。基于此,赛力斯汽车与华为乘势而为的走到了一起。
赛力斯是华为最稳固、最可靠、最深度的智选车合作伙伴,目前双方的合作关系已经深度绑定,不分你我。今年2月,双方签署联合业务深化合作协议,强化双方合作关系。为跑赢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未来,双方将最大化发挥技术优势和经验,持续推进“智选车”模式成长,合力在商业模式、产品体验、购车体验、服务体验各方面为行业、用户和市场带来更多价值。我们将于年内发布全新平台,及搭载该平台智能汽车全栈技术解决方案的旗舰车型。
持续加大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奠定技术基础
在张兴海看来,新能源汽车赛道是一场马拉松,是重资产、长周期投入,最后一定是技术创新以及智能化的比拼。多年来,赛力斯坚持创新驱动,如果没有创新,驱动不了企业发展。
因此,在过去几年,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200亿元,AITO问界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20亿元。目前,依托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赛力斯在三电技术、增程技术、电子电气架构和DE-i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为纯电和增程式智能电动汽车双重路径奠定了技术基础。
同时,赛力斯用20年的造车经验和整车实力,依托于两江智慧工厂,积极探索出“四位一体”的智能制造架构: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实现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覆盖和厂区全流程智慧运营。并结合华为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给用户带去了前所未有的服务体验。
就是围绕用户这个中心,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用户带来极致的产品体验,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比如:每年以超过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自主培育并开发了行业领先的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DE-i),搭建软件系统集成化平台“星海构架”,与华为合作推出了行业领先的智慧汽车AITO问界M5、M7、M5纯电版。
目前,购车群体日益年轻化,购车成为不少年轻人最主流的消费需求之一。幸运的是,他们身处汽车工业变革的时代,传统燃油车不再是唯一选择,市场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再加上部分大城市针对燃油车有相应的限行政策,新能源车正逐渐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作为国产自主品牌的代表,AITO问界的表现可谓惊艳,在10万辆量产车下线达成之后,我们也期待它今后的强势表现。
标题:AITO问界十万辆下线,赛力斯华为携手再破行业记录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wlw/30167.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