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院士退休难深层原因:院士头衔严重好处化
本篇文章1234字,读完约3分钟
院士辞职很难,表面原因是中国没有院士辞职的明确规定,深层原因是院士头衔的严重利益化
备受关注的院士退休问题,终于有了确定的说法。 据媒体报道,中央批准了院士退休的改革方案,除了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者可以延长到75岁以外,其余院士一律70岁从职工退休。
消息一出,马上在科技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很多网友感叹院士退休这个老板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院士退休这么难吗? 事实上确实很辛苦。 年11月,80岁以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向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林业大学表明了辞职的意思,但结果被学校领导婉拒了。 公司不让年长的院士退休不是案例。 两院士中唯一获准退休的院士是中国军事医学院前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据报道,70多岁时能实现辞职的夙愿,还是多次报告专门从事中央军委。
院士退休为什么这么难? 表面原因是中国没有院士退休的明确规定,深层原因是院士头衔的严重利益化。
本来,院士是荣誉的学术称号,院士制度没有被赋予院士特权。 但根深蒂固的最高学术称号等于最高学术权威的院士崇拜,因此在科学技术经费分配、重大课题的立项、科学技术成果的鉴定、科学技术奖励的选出、科学技术计划的制定、学科和机构评议等科学技术活动中,形成了非院士的潜在规则 错误观念和错误方法使院士在学术资源的占有和分配中获得话语权和优先权,难以分离学术称号和个人利益、单位利益。 这样一来,没有院士的机构不仅不惜重金诚聘院士,而且有院士的机构也没有以院士辞职为借口明确规定,拒绝辞职。 其实,他们并不期待年长的院士亲自上场,带领球队攻下难关,但他们想以院士这个称号为单位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
院士认为人不是神,年老体弱,创新能力下降是人意志不转移的自然法则。 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侠指出,3845岁是科学家最有创造性的工作高峰年龄段。 过了这个年龄段,科研能力就会逐渐衰减,70岁以后就不能说有创造性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院士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据统计,现在院士的年龄最集中在7089岁之间,4049岁院士的比例非常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年龄7079岁占4成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平均年龄超过74岁。
老院士老了,老了,浪费有限的科技资源,压迫年轻科技人员的成长空间,加剧院士头衔的利益化,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生态,可以说其弊端不太大。
对于院士的退休,科技界早就提高了嗓门。 年11月发表的《关于全面深化中国共产党中央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确定要求实施院士退休制度。
随着院士退休新规则的实施,许多老年人有望正式退居二线。 这不仅为年丰富的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科技资源、更大的快速发展空间,而且有助于根治院士头衔利益化的顽疾,重建健康的学术生态。
当然,要使院士真正回归学术本位,除了退休年龄的一律化等刚性制度的制约外,还必须努力纠正最高学术称号等于最高学术权威的错误认识和非院士不可或缺的错误方法。 处理这两个问题还需要整个社会长时间的努力。
标题:【科技】院士退休难深层原因:院士头衔严重好处化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news/21873.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