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上海巴斯德所发现粒细胞在HIV
本篇文章850字,读完约2分钟
5月27日,国际学术杂志journalofvirology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umanbloodcirculatingbasophilscapturehiv-1 andmediateviraltrans
粒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细胞核呈分叶状,主要包括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占白血球的50-60%,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分别约占1%和6%。 在病原入侵和病理条件下,粒细胞被外周组织招募参与炎症反应。 三种粒细胞几乎不表达hiv-1受体cd4和辅助受体cxcr4,因此在hiv-1感染研究中容易被忽视。 粒细胞在hiv-1感染和病原中的作用研究较少,但有关于hiv-1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的研究报道。
上海巴斯德博士研究生江爱平和研究助手蒋金凤在研究员王建华的指导下,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纯化嗜酸、嗜碱、中性粒三种粒细胞,研究了与hiv-1的相互作用。 三种粒细胞都不能直接感染hiv-1 ( CIS-Infection ),但捕捉HIV-1,将捕捉到的感染性病毒粒子传播到cd4+t细胞,增强病毒的传递感染( trans-infection )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表达c-typelectindc-sign和肝素硫酸蛋白聚糖( hspg )等多种细胞分子,具有最强病毒捕捉和传播能力的嗜中性粒细胞表达c-typelectindcir,但dcir为V 4 & beta; 7整合子,整合子处于未激活状态,决定和中性粒细胞一样,捕捉和传播hiv-1的能力也很低。
课题组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发现利用hiv-1感染患者,无论cd4+t细胞持续丢失或机会性病原体感染的发生,都不能减少血液中粒细胞的数量。 研究结果表明,粒细胞继续捕捉、传播和增强病毒感染的危险性,为hiv-1/ai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战略。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及科学技术部973计划等项目资助。
标题:【科技】上海巴斯德所发现粒细胞在HIV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news/21091.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