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国科学家正在多家行业酝酿“变革性技术”
本篇文章1004字,读完约3分钟
3月21日,记者从香山科学会议第s31届学术讨论会上获悉,中国科学家在煤炭转化、外尔费米、液态金属、纳米绿色印刷、类脑识别计算等多个基础科学行业中酝酿出了变革性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会议执行主席于渎认为,变革性(卓越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从以前流传下来的或主流的技术、产品、流程、商业费模式,乃至对全球经济的革命性、突变性进步
而且专家们认为,变革性技术源于基础科学的新发现,我国现在很多行业的科学研究有望以变革性技术的曙光为首,率先实现突破。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包信和团队创造了纳米限制性域催化剂的新概念,实现了煤合成气的高选择性进一步反应得到了低碳烯烃。 在包信和会议上介绍,研究小组探索了全碳参与的煤炭转化过程,走出了真正的清洁煤化工之路。
去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副研究员翁红明所属的团队因发现外尔费米子而入选英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世界”,并宣布每年突破10大。 翁红明在会议上说,外尔半金属的特殊性质有望作为低功耗、高主频率电子器件、拓扑超导、实现高容错的拓扑量子计算等。
经过10多年的积累,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究员刘静带领团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械。 刘静期待着,如果三维组装金属机械单元并进行编程,可以为柔性智能机器人的开发确立技术途径,改变以前传递的机器人的样子。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宋延林研究员带领团队对基于纳米材料制造和功能墨滴图案化的基础科学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突破了绿色制版等重要技术和印刷技术在图形精度、维度等方面的限制。 宋延林指出,科研成果将从源头处理中国印刷领域面临的高污染、高能耗问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徐波带领研究者开展类脑识别模型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 徐波介绍说,类脑识别模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脑结构、功能和解决机制的启发,作为神经网络模型创新的源泉,实现推力、学习、计划和决定等高级识别功能,解放人类智力。
另外,仿生机器人在交通技术行业的应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伴随准确诊断的恶性肿瘤病毒疗法等研究方向被认为有可能成为与会者变革技术的增长点。
参加会议的专家认为,在新科技革命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变革性技术科学基础的快速发展方向,按照科研规则早期部署,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次会议由科技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各推荐15名专家共同召开。
标题:【科技】中国科学家正在多家行业酝酿“变革性技术”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news/15724.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