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的关联论坛上,中外专家热议工业4.0——大城市要
本篇文章1117字,读完约3分钟
向工业4.0奔走,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 和我国推出中国制造的2025战术一样,无论是北美还是欧洲,许多工业制强国都在加紧进行国家级布局。 昨天,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的中瑞创新与智能制造论坛上,来自瑞典和中国的学术界、业界专家召开了热议,为了使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和思考,各国制造业的基础和实力不同,工业4.0的内涵理解也不同,因此现在
老牌工业强国的角力是相继配置工业的4.0
工业4.0时代被认为是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新闻时代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
瑞典马拉达伦大学创新、设计与工程学院教授莫妮卡·伯格昨天出席论坛时,在德国、瑞典、英国和美国,工业4.0的概念和内涵表达不同,但中国制造2025
德国是最早提出工业4.0概念的国家。 根据德国宣布的高科技战术和德国版工业4.0战术,其目标锁定了建设网络物理系统的市场领袖和供应商。 莫妮卡说,现在德国西门子的阿贝尔格电子制造工厂被业界认为是最接近工业4.0概念雏形的工厂。 在这个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中,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组合,即表现产品和机械信息,用新闻技术优化所有的生产过程,进行整合和控制。 事实上,通过完成工业4.0的自我进化,这个工厂的生产能力比20年前提提高了8倍以上。 产品的质量也大幅提高,1989年每100万次的电子产品加工过程中发生了500次错误,而现在的错误率只有12次,质量提高了40倍。
英国对附近德国在工业4.0上的一举一动特别感冒。 来自普华永道的报告在英国反复引用,其宗旨是德国工业每年向工业4.0投资400亿欧元。 这表明德国工业预计投资的销售额的3.3%是工业4.0,收入增加12.5%。 莫妮卡说,英国人很快算出了会计:德国制造业的规模本来就比英国工业大三倍,但在面向未来的自动化布局上,德国的投资比英国大七倍以上。
关于今年1月瑞典发表的国家产业化战术,也将工业4.0圈作为四个重点的快速发展行业之一。 根据瑞典2030战术,瑞典将在环境可持续生产、柔性制造技术、虚拟产品开发和模拟等6个行业出力。
理解创新过程:政府和公司之间的共生关系特别重要
无论是工业4.0还是其他高科技行业,许多学者认为从新技术的开发到新产品的宣传,国家有必要统一相关力量支持先进技术的开发方案。
瑞典仓鼠大学创新、创业与学研中心工业管理教授、上海电机学院特任海外教授迈克·丹尼罗维奇表示,瑞典作为欧洲最具创新性的国家,二战后成立了许多基于全球技术的国际企业 探索瑞典式创新的源头,不仅要发挥公司在工程和技术行业的特点,还必须建立政府和大企业的共生关系。
迈克说,无论是支持国内企业国际化还是参与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政府的力量都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更深入地理解整个创新过程中中国和公司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和共生商业模式。
上海市人民政府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前主任周振华表示,上海目前正在进军世界科技创中心建设,提高城市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在政府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以往,对于有点重大的科研项目投资,政府的方法通常是先委托专家审查,通过支持审查,项目的结论也是通过专家审查进行的。 周振华说,这种比较以前流传下来的科研投入模式有弊端,即资助的项目不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 现在上海开始了科研项目投入机制的改革,如政府投入关于市场风投,根据市场的诉求和专家的评价,选定了一点项目。
大城市走上了新路,开始出现科学创新的趋势
说到以工业4.0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周振华分解,对以前流传的制造业来说,从最初的研究开发设计到中间的制造环节到后期销售,整个生产价值链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分割,分散在世界各地。 但是,随着工业4.0的到来,从设计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中显示价值链的垂直化是一大变化。
对许多城市来说,过去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总是伴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高污染工厂和制造基地的转移等措施。 今后大城市的迅速发展可能会走新路。 比如,准备接智能工厂回家。
以前,说到建设世界城市,很多人都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就行了。 周振华说,有一段时间,无论是纽约还是伦敦,还是几个世界城市的标杆,都标志着高比例的现代服务业,但这种片面的理解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得到了修正。 近年来,金融、科学技术和文化融合迅速发展,特别强调科学技术创新的迅速发展,这一新趋势有点开始在世界城市出现。 例如,在这两年里,风向纽约集中的速度接近硅谷。 因为世界城市在政策配套、吸附高新技术人才方面有明显的特征。
标题:【科技】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的关联论坛上,中外专家热议工业4.0——大城市要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news/15617.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科技】实践十号卫星发射成功
下一篇:【科技】让人才在上海“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