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环球科学》:从ROBOT到三定律
本篇文章1799字,读完约4分钟
大西洋岛上有制造和生产生物机器人的罗斯万能机器人企业。 从这里陆续生产出大量的机器人,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所有行业。 也有人预言,机器人的大量出现会停止人口的增加,人类会灭绝。 但是,罗斯姆企业的负责人一心一意,不仅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还不断改善机器人,使其具有思想。 结果,机器人有反抗意识,越来越不听命令,引起了暴动。 面对危机,工程师坚决烧毁了制作机器人的资料,这样人类也失去了对抗机器人的王牌。 这场战争最后两次败北都受了伤——除了掌握机器人秘密的工程师以外,其他人都被杀了。 不能生育的机器人也老化了,数量在减少。 故事的最后是工程师听到世界上最后两个机器人的笑声,他们已经得到了人类的思想和感情,甚至有了性别的区别,他们成了新的亚当和夏娃。
这是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创作的科幻剧《罗斯姆万能机器人企业》的故事,也是机器人一词的出道。 恰克根据robota (捷克语:“劳役、苦役”)和robotnik (波兰语“工人”)制作robot,称呼剧中的机器人。 之后,这个单词被各种语言吸收采用,成为世界性的词汇,为科幻文学增光。
在科幻小说中,robot除了钢铁机器人( mechanical men )之外,还包括所谓的“生物机器人”、早期的“克隆人”。 广义上,所有非生育的“人”都属于robot。 在现实世界中,机器人也不是真的有人类的形状。 为了更有效率地工作,他们的脸往往很奇怪。 在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robot只是“自动智能机”的代名词。
“机器人三定律”
关于机器人的早期科幻故事往往表现出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担忧:人类创造了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经常吃自己的结果,取代机器人。 为了推翻这一技术悲观论,1940年底,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和科幻约翰·坎贝尔共同为机器人制定了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这就是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定律”。
,机器人不能因伤害别人或有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二、除非违反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
三、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违反第一和第二法则。
从1941年的短篇科幻小说《推理》开始,阿西莫夫在“三定律”的框架下创作了一系列短篇机器人科幻小说。 他熟练运用“三定律”,以机器人有可能违反规则为前提展开故事。 这些短篇小说逻辑性强,故事紧凑,扣人心弦,后来多收录在《我,机器人》( 1950 )和《其他机器人》( 1964 )两本科幻小说集中。 试过一系列短篇小说后,阿西莫夫创作了机器人的长篇科幻小说。 分别是《钢窟》( 1953 )和《裸体日》( 1957 ),是人类侦探和机器人侦探合作解决事件的传说故事,据说是科幻和推理相结合的模型。
有了“三定律”,阿西莫夫写的机器人不再是“欺负人灭祖”、“犯罪叛乱”的小人,而是人类忠实的奴隶和朋友。 本来是作为一个人而作为一个人
虽然是“但是”,但真的是“终于”在临终之际,法庭的判决终于到来了——“他”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为了真正有尊严的人!
众所周知的机器人
“机器人”是阿西莫夫对科幻文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如果有“三定律”和坎贝尔的功劳,如果没有阿西莫夫的发扬光大,机器人科幻文学之后的繁荣就不太容易。 电影技术的迅速发展,把机器人的形象转移到银屏上,表现得更直观和生动,机器人的概念也更为人们所熟知。
关于机器人的科幻电影有很多,机器人角色登场的场景更是不胜枚举。 还记得《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两个有人情味的人形机器人c-3po和“圆桶形”机器人r2-d2吗? 在这一系列电影中他们是勾结的非常重要的角色。 阿西莫夫的多个机器人科幻作品,例如《我,机器人》和《二百岁人》等,也陆续在屏幕上上映。 但是,机器人电影的模范作品是詹姆斯·卡梅伦执导的《终结者》系列。 在这部系列电影中,未来被机器人控制,人类和机器人又陷入了残酷的战争,而阿诺德·施瓦辛格扮演的生化机器人表现出的铁骨温柔,为人类和机器人的和平共处留下了一丝希望。 你会发现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思想渗透到科幻行业的方方面面。
就像当初人们根据自己的形象虚构众神一样,现在的科幻作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塑造了机器人的形象。 他们的构想更敏捷,体魄更强,道德规范更完整,而且具备人类的各种弱点。 科幻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对“上帝造人”的挑战,代表着人类支配万物的愿望和野心的他们也是人类自己的镜像,可以更明确地认识到我们自己。
标题:技术:《环球科学》:从ROBOT到三定律
地址:http://www.greenichiban.com/kxts/10146.html
免责声明:国际科技时报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以全球视角,第一时间呈现最新科技资讯。所著的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国际科技时报的作者:何鸿宝将予以删除。